能量缺乏

概論

經絡儀能量指標的取得過程

在經絡儀的量測中,全身能量值來自24個穴位點量測值的平均值。全身能量值的高低,跟身體的好壞並沒有直接的相關性。原因是能量升高時,有可能是身體亢奮所導致。能量降低,也可能是身體從亢奮的狀態恢復成一般的狀態所造成。所以,全身能量數值變高或變低,無法判斷健康狀態是否變好或惡化。我們只能觀察全身能量值是否處於正常值的範圍之內。

經絡儀的量測值,會隨著氣溫的高低而變化。氣溫高時,量測值會比較高,氣溫低時,量測值會比較低。通常在夏天(氣溫高於攝氏30度),全身能量值大約在35-50之間。冬天氣溫比較低(氣溫低於攝氏20度),全身能量值大約在30-45之間。只要量測值在正常值範圍以內,身體並沒有特別的異常。

數值如果高於標準值過多,很有可能是身體過度亢奮所造成。中醫之中俗稱的”上火”,會造成經絡數值高於正常值。

數值如果低於標準值過多,則有可能是身體虛弱所造成。如果量測值低於25或更低,則符合能量缺乏的標準。這時應該搭配望診,或進行進一步的檢測(包含西醫檢測),來了解身體是否有問題。

能量缺乏的判定

除了平均能量過低可判定為能量缺乏,腎虛以及心包經阻塞也是需要參考的經絡。

腎為先天之本,是衡量人體綜合氣血的一個重要的指標。在臨床上,我們發現長期晚睡,氣血低的人,許多都有腎經虛的現象。

脾經的主要功能在修復細菌較多的臟腑系統(比如泌尿生殖系統,消化系統)以及運送廢水(身體使用過的水)。當身體進行此類修復時,由於脾臟的負擔加重,會導致運送廢水的能力變弱。這種情形,很容易造成心包積液過多。心包積液過多,在經絡上呈現的狀態是心包經阻塞。所以,心包經阻塞的人,大部分都有脾虛的問題。

能量缺乏的應對措施

能量缺乏的唯一應對措施,就是養氣血。以下為”人體使用手冊 – 目標管理養生法”中談到養氣血的章節。

由於人體的自癒能力和氣血能量成正比,氣血能量愈高,自癒能力愈強,因此,養氣血是自癒養生法的首要重點。

養氣血在我的第一本書《人體使用手冊》中有深入的說明,主要是先把早睡、敲膽經和細嚼慢嚥這三件事做好,氣血就能上升。簡單來說,人體在上半夜進入深度睡眠時會有最好的造血效率,早睡就是造血第一個要件;其次,造血材料的吸收,是造血的第二個要件。敲膽經和細嚼慢嚥則可以提高營養的吸收。

養氣血是養生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。初生的嬰兒是一個人氣血最高的時候,隨著年齡的增長,氣血逐漸下降。可以說,氣血下降的趨勢就是老化趨勢,氣血能量低落是多數老年人的特徵。相對的,氣血上升,就能減緩老化。

因此,從中醫概念看多數好發於老年人的慢性病,其根本原因都在於氣血低落。像這一類的慢性病,只要有正確的氣血調理方法,讓氣血能量不斷上升,很快就能見到改善的效果。

養氣血任務 ❶:早睡

早睡,才能有最好的造血機能。早睡也是良好睡眠品質的基礎,多數的失眠最早都起因於晚睡——晚睡會因透支的肝火而影響睡眠品質。

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是人類原始的生活方式。當我們在睡覺時,身體同時也在進行造血,以及重要器官的自癒。現代有許多人習慣晚睡,這種改變原始生活作息的生活方式,會讓人體的造血時間縮短。如前所述,人體最佳的造血條件是上半夜,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。因此,早睡是養氣血最重要的任務。

今天我們看到的中藥處方多數是一百年以前創造出來的,那個年代的人早睡是初更(晚上七點),晚睡是二更(晚上九點)。生了病的人,一定是早睡,也就是晚上七點就睡了。中藥的療效不是只有靠藥物,睡眠和其他活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。今天使用相同的處方,卻不遵循原來的生活習慣,其效果可想而知,就算原來有效的處方,以目前的用法,效果也會大打折扣。

晚睡是現代人多數慢性病的根源,由於現代醫學至今沒有量測人體總體能量的方法,自然沒有任何疾病被歸因於能量不足。中醫理論認為晚睡會使氣血能量下降,這個觀點因為沒有量測能量的方法而無法驗證——無法驗證晚睡會影響氣血,同時也無法證實晚睡不影響氣血。

這就是氣血量測的重要性。沒有氣血量測手段,許多人體相關的健康課題,根本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。氣血的真正意義是它代表了一個人身體最終的好壞。

因此在氣血能量無法量測之前,每個人只能從自己的生活作息,來判斷各種異常是身體出了問題?還是身體修復器官所造成的現象?

例如,在調整作息一段時間之後,突然出現一些異常和不適,這些徵狀多數是因為氣血回升,身體開始修復器官所創造出來的。相反的,如果長期生活作息不良,氣血很低,這時出現的異常和不適,就很可能是生病了。

身體狀況比較好的年輕人,早睡一段時間,身體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,主要是年輕人身上積存的問題比較少,氣血回升後,很快就能將可能存在的損傷修復。由於身體損傷不大,修復時的徵狀會較輕微,甚至沒有任何有感的徵狀。

相對的,年紀較大的人,例如剛退休的人,早睡一段時間之後,氣血回升,身體會開始修復損傷,但由於多數臟腑的損傷都是習氣形成的,累積的問題較深,因此修復後會產生的徵狀多且較嚴重。這是在開始調整作息,早睡之初就要有的必要理解,免得徵狀出現後,不知如何處理。

養氣血任務 ❷:敲膽經

膽囊是身體控制膽汁分泌至小腸的機構,膽功能正常,則膽汁分泌順暢;膽功能不正常,則膽汁分泌不暢。膽汁是消化過程中分解食物最重要的酵素,一旦膽汁分泌不順暢,會直接影響造血材料的生產。

膽經是一條從頭到腳的經絡,在大腿外側的一段,由於寒氣侵入的關係,許多人膽經部位都堆了大量垃圾,造成膽經的不通暢,進而影響膽功能的正常運行。敲膽經有助於身體將膽經部位的垃圾排除,疏通膽經,並促進營養的吸收。

養氣血任務 ❸:細嚼慢嚥

除了敲膽經之外,細嚼慢嚥也是促進營養吸收非常重要的飲食習慣。

「肥胖是營養過剩造成的」是現代醫學教給多數人的常識。實際上,這句話應修正為「肥胖是吃過多食物造成的結果」。吃得多並不代表營養就過剩,因為吃到不一定就吸收到,食物的吸收率是影響營養吸收和健康很重要因素。

細嚼慢嚥可以提升食物的吸收率,而食物吸收率提高後,食量自然會逐漸下降。理論上吃飯時間拉長一倍,食物吸收率有機會下降一半,這時的食量可以減少一半,腸胃負擔大約只剩下原來的百分之三十五,使腸胃的健康有機會因減低負擔而得到改善。當腸胃的問題改善後,會直接減少脾虛的機會——脾虛是大多數肥胖最早的原因。

多數肥胖的人沒有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,吃飯太快,缺乏咀嚼的食物無法被身體順利吸收,雖然吃了很多食物,身體卻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。因為營養不足的關係,身體需要更多的食物,創造出更好的胃口,形成惡性循環,愈吃愈多,也愈吃愈快,大量沒被吸收的食物殘渣堆在大腸裡,形成細菌滋生的溫床,再造成脾虛,最終形成肥胖——所以多數肥胖是從小腹開始。

因此,吃東西放慢速度,在嘴裡多嚼幾下,改善食物吸收率,可以降低食量,不會讓人變胖,是減肥的第一課。食物被吸收的部分不會轉變成造成肥胖的脂肪,相反的,沒有被吸收的食物殘渣才是造成肥胖的元凶。細嚼慢嚥是減少這些元凶最直接的方法。